第六百零七章 天纵奇才,唐龙(1 / 2)

张光喜甚至早就将史可法和张维国的家人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,然后走水路,送往汉州。

最后抵达襄-阳。

马士英以皇帝的名义召见各省巡抚,商议北伐时,

唐龙的第一批新军也完成了训练。

第二批三十万人,也开始招募。

各地的组织架构建成后,第二批兵马招募相比第一批要省事的多。

十几天后,三十万人的名册就送到了州府。

同时人员开始在州府集中训练。

最让孙传庭操心的还是新军装备问题。

新编五十万人,五十万件兵器,一百万套衣服,五十万兵甲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天文数字。

好在大明的京城兵仗局有太多的能工巧匠。

唐龙完善商税之后,征兵八十万,所需天量物资,一定程度上也能恢复各省经济恢复。

光是兵器、兵甲、衣物这几项,就得上万人花费几个月时间才能赶制完成。

刚刚从战火中重生的工匠和他们背后的家眷,更有几万人。

一大笔银子投下去,工匠们也能拿到丰厚的饷银,同时推动经济稳步回升。

唐营铸造的银币,更是深受欢迎。

三月中旬,孙传庭以兵部的名义下令,大军开始整编。

六个主力军扩编为十五个机动军,每军五万六千人,共八十四万人。

双旗军也纳入战兵序列。

算上双旗,旗号的机动军一共七个,全部建设成重装部队,下辖骑兵和战车营、火枪营。

分别为龙武、麒麟、朱雀、黑虎、玄甲、青龙、双旗。

剩下八个军为普通兵种,每个军配一个火铳营和一个骑兵营,其他为步兵。

唐龙近卫军,改变为禁卫军。下辖马兵和步兵各五厢,总共二十八万兵马。

红娘子的女兵营单独宁出来,组建皇城卫,下辖四营,总共一万人。

她们将成为守护皇城最后一道屏障,同时皇帝出行,也会由皇城卫和禁军一共保护。皇城卫和禁军都由皇帝亲自掌控,但互不隶属。

根据各地报上来的城防军数量,之前已经组建了二十四个营,在当前的基础上,扩展到一百个营。

每营两千八百人,共二十八万。

一百个城防营,又有四十个营镇守各地城池和要塞。

为此,唐龙在北方五省各自建立了城防司。

兼顾内卫和边防。

行政和军政互不隶属,分而治之。

城防司兵部管辖,破除之前明朝巡抚独揽大权状况。

州府、县衙只有衙役和少量辅兵,即便是各地民壮,也都由城防司管辖。

而城防司没有筹集粮饷的能力,受兵部管辖,他们和州府相互掣肘,相互制衡。

剩下的六十个城防营,为机动营,分为十二厢,每厢一万四千人人。按照各自任务驻扎在辖区各地,同样归兵部管辖。

他们负责守城,增加各地防守力量外,在战事还能协同战兵一同出征,承担押送粮草,驻守要塞,构筑工事等任务。

小规模战争,有时候依靠当地机动营就能解决。

水战营,一分为二,分为内河水师和海军。

张楚的内河水师,升级为长江水师,遏守整个长江水道,对左良玉和马士英严防死守。

熊铁山的海军,主要防御郑氏和应天水师对京师的突袭,他们还承担着争夺制海权的任务。

长江水师暂时下辖三个分队,襄-阳舰队、汉州舰队和黄-州舰队。共有水陆兵马三万人。

熊铁山船队,分为两个舰队,一个舰队驻守天津港遏制整个渤海湾,另一个驻守莱州,防范北上之敌。

昨年,李自成覆灭后,麾下李过、李养纯等人纷纷归顺。

尤其是之前孙传庭潼关守军的一些将领,譬如孙枝秀等人也都全部归降。

大军扩编后,鲁承志,李福全,陈老三 田元亮、黄飞虎被授予总兵官衔,前往各省执掌城防司。

相当于领一省之兵。

李定国、杨国虎、曹大壮、杨通、马守山、田路、曹大壮、钟天行、马元虎等人调入兵堂,担任参谋。

职位比吴宗宪,梁再兴差一级,等同于大将军。

七人各自兼任一军之指挥使。

这样也是的唐龙麾下有九人能够率领一两个集团军进行单独战斗。

另外每军之下,再配两个副指挥使,加上各军麾下的五个厢指挥使,必要时还能搭配若干城防机动营,组成庞大的战斗系统。

因为还处于战时,唐龙暂时打算完成大一统之后,再封功臣。

同一时间;

张光喜亲自护着张维国和史可法抵达莱州,在莱州港口换了一艘飞剪船继续赶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