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零六章 六十万大军来攻(1 / 2)

当务之急,还是先拿回江南集团所占之地吧。

川南,川中也还有张献忠的残部。

鞑-子还占据着辽东。

孙传庭和马森等人听他这么说,顿感压力巨大。

他们到现在才知道,原来大明在当今世界,也仅仅占了一小块。

再想想之前的大唐寨,那个时候,马森等人最大的愿望是攻占县城。

跟襄-阳比,跟襄-阳七州相比,大唐寨时期都显得无比渺小。

大战方休。

孙传庭在京师举办科考,选拔人才,充实到各地。

就连大明原来的京官系统,也要重新考核,去其糟粕。

蒋恩毕也趁机选拔了三百多人,充实到大唐商社,他要迅速将大唐商社扩展到唐营治下五省每一个角落。

土地改制,一定程度上也让大明商贾阶层遭受重创。

剩下那一部分人,那一部分人虽然可以很快吃掉别人的份额。

但唐龙却不希望,将大部分份额被商人们吃掉,还需有一部分市场掌握在自己手中,才能避免价格大幅波动。

唐龙的要求是,每个县城都必须有大唐商社的经营的货栈,另外他还要重组驿站。

驿站承接民间货物押送,相当于后世的邮局。

同年十二月江南各省的百姓,听说北方正在分田分地,见者有份,无数百姓偷偷越过南方集团防守线,涌入北方。

同时南方也因为有大量百姓失去土地,频频爆发民变。

以马士英为首的南方集团,极为震撼,左良玉进攻失败后也开始联合马士英,企图联合北上,对付唐龙。

时间来到黄元4342年春;

南方开始播种水稻时,北方的小麦一片连成一片,逐渐成熟。

山-东、河-南等地,因为人口流失,大量土地荒废,田地分下去后,也已经失去了补种的时机。

山-西、陕-西等地无不如此,百姓只能改种夏麦,粮食缺口极为严重。

麦子生长周期长,且因为种植生态被破坏,许多分到土地也拿不出那么多种子。

而且河-南、山-东、山-西等地,大部分为旱地,根本不适合水稻种植。

唐龙只能临时改变策略,调拨二十万担玉米种子。

每家每户一亩地的量,同年免除一半到田赋。

二十万担种子,足足可以种四百万亩,玉米生长周期短,搭理的好,当年夏季一亩地就能收获三担。

三担粮食,足足可以让一个五口之家,支撑到秋天小麦收割。

这样,再过一年,哪怕少收一点赋税,也能挺过来了。

到时候,唐营的新麦子和新玉米获得丰收,即便播种率只有一半也能保持强劲复苏。

当然,新玉米种子发下去,许多百姓还不以为然,好在乔元柱等人在分田地时就开始着手建立村堡基层单位。

新玉米不仅要种好,更要保存好种子。

百姓一家分了十几亩地,昨年过冬时,朝廷还给许多人家借了不少粮食,都是要还的。

若是换在以前,他们完全没有动力,但现在家里有十几亩地,只要挺过去,来年就有希望。

加上唐营强大的动员能力,村堡开始抱团取暖。

有些村堡还分到了耕牛。

唐龙去草原走一趟,带回十万头耕牛,其中五万头给了治农司,另外五万头分了个北直隶和山-东、河-南等地一些能力比较弱的村庄。

有些村子分了四五头,有公有母,盼头也就有了。

来年生了小牛犊,这个村子的耕种能力又将提升一大截。

北方五省土地改制完成后,百姓开始大面积补种小麦和玉米,

多尔衮也在辽东调整部署,准备反扑时。

多尔衮从宁远撤走后,明军并没有进驻,大军只是驻防山海关。

唐龙兵力不足,没有大量兵马驻防,只能集中兵力,扼住山海关。

直到马元虎返回京城,他手上的兵马才稍微宽裕一些。

大军经过山海关的那场恶战,战死了太多兄弟,之后又转战山-东等地,减员非常严重。

若非只是对付大顺军残部,或许战斗力早已无法支撑。

直到返回京城,补充部分兵力后,战斗力才有所回复。

之后,马元虎便和杨国虎换防。

吴三桂和祖大寿趁着明军换防之机,派兵突袭,不料却遭到了马元虎激烈抵抗。

半日后,杨九率领巡海舰队赶到,吴三桂无奈撤退。

同年十二月,左良玉纷纷两路,一路由大将孙可望、马回等人带兵强渡长江攻打荆州。

另一路水师攻打黄-州港口,吸引唐营注意力。

孙可望大军抵达荆州时,时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