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1章 辛才子,请补全(1 / 2)

“我记得当时我老师曾经这样说过:我在人群里,找到了无数个崭新的你的影子。恰如辛弃疾在《青玉案·元夕》中写道:‘众里寻他千百度。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’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,猛然一回头,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。

她真的只是一个具像的她吗?

更为深刻的理解,则是,你离开后,我在人群中,每个人都似乎是崭新的你的影子,想去寻,寻不到,回头时,还记得那个老地方。

释放满身的思念,越到后来,便愈发的纯净而唯美。它既是一种遗憾,更是一种牵连,更多的则是偶然想起。”

高中的语文课上的诗词鉴赏课嘛,关于古代的情诗,老师多少都说过一些,哪个学生没有听过一耳朵呢。

哪怕是任平这个种蘑菇的专业户,也是接受过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的毒打的,那试卷也是刷的堆了几尺高。

这些曾经的记忆在小云的提醒下一下子就印象深刻起来,张口就来了一段相思九重楼。

听的所有人那叫一个不吱声。

任德:我家少爷这哪里是没有才华,学问真是怪好的呢,看来可以送到书院再好好学学,说不定能考个进士呢。

青岩学子:这是什么人家,看着大的脸圆圆像个地主家傻儿子一样,小的带个虎头帽还只是顽童,却一个两个都是口出惊人,才华绝纶,所说之诗词更是闻所未闻过的绝妙好词,这都是从哪里来的呢。

“所以这辛弃疾,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文学家,青史留名,名传千古,让人敬佩。”

任平 在小云搬出了人生三大境界后,对辛弃疾极尽褒扬,他就明白了小云的意思。

就是要将辛弃疾抬到一个常人不可能达到的高度,这样才会让听者将听到的人和看到人形成鲜明对比,从而产生怀疑,只要心中有了怀疑的种子,只要心中有了怀疑,必将会发现假辛弃疾的疑点出来。

而且这样的褒扬,只要辛冲是一个正常的人,哪怕在人前伪装的再好,心中也会害怕,焦虑,或者还会有些愧疚,只要心神不宁了,必然会露出破绽来。

所以他也抛出了相思九重楼之说,又将辛弃疾好好夸赞了一番。

豪放派诗人两人,婉约派诗人两个,这是必考题啊,哪个学生没有学过呢,这几人的故事那是张口就来啊。

若不是不好说他的丰功伟绩爱国情怀,他都要给几人好好说上一段了。

众人齐齐看向辛冲。

有吗,他哪里长的像伟大的诗人文学家了?

他还能名留青史,千古传名?

拉倒吧,他能不能考上进士还两说呢,还青史留名,这史册是花钱就是上的吗?多少钱,我也想上一个。

这两人说的辛弃疾怎么和面前的辛冲不是一个人呢,他们说的真是辛冲吗?

这两人的老师必然是学识渊博的大学者,这兄弟俩的谈吐已是不凡,那他们的老师还能差吗?

能被这两人的老师拿出来当范例的人物也不可能是简单的人。

这辛弃疾的评价无论是在三大境界还是九重楼中都是极高的评价,评价极高,怎么可能会是面前这个颜容委琐名不经传的小童生辛冲辛弃疾呢?

会不会此辛弃疾非彼辛弃疾,两者只是同名不同人呢?之前就有人传《青玉案》作者另有其人,难道果真如此?

不但青岩书院的两个学子心中疑云重重,就连卫子健心中都生出怀疑来了。

辛冲面色通红,不知道是兴奋的还是羞愧的,连连摆手,道,“不敢当,不敢当,太过奖了,让在下汗颜。”

小云和任平算到了听者会生出怀疑种子,却没有算到辛冲如此的厚颜无耻,或者说是他已经骑虎难下了,只能一条死胡同走到底。

小云此时两眼已经有些迷离,这小小的身体实在是不耐酒精,先前以前那甜滋滋的米酒,她是可以接受的,却没有想到还是有些后劲的,此时才显露出来。

有人醉酒后满嘴胡话,有人酒醉心明,外表醉态憨掬,心里却极清明,小云这才两杯米酒下肚,现在身体是有了六七分的醉意,但心里却是清明,但是却控制不了自己的嘴,那话说一嘟噜一嘟噜里向外倒了。

“刚刚听这位兄台说自己也叫辛弃疾?真是好巧啊,你竟然和伟大的诗人同名,沾沾他的光,想必兄台的诗词也是极好的了……”

辛冲还没有说话,那卫子健就抢着道,“什么叫同名,他就是辛冲辛弃疾啊,那《青玉案》就是他写的。”

那两青岩书院的学子也笑道,“正是,正是,两位老师口中所说的辛弃疾就是这位,最近可是红透昌京呢,人称蓦然回首辛弃疾辛大才子。”

辛冲恨恨地看了卫子健和那两个青岩学子一眼,平日他听到别人称他为蓦然回首辛弃疾,心中欢喜的很,现在却不知为何心中有些发虚,总感觉有些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一样。